【转】壹基金:一元钱启动爱的传染病

壹报主人对话壹基金掌门

via 壹报 by 守火客 on 5/31/08

李连杰

我是印尼大海啸的幸存者。那一天,我和家人在马尔代夫度假,马尔代夫是一座座高度不超过一米八的小岛组成的。海啸来临的三十秒,海水完全淹没了小岛,我的小女儿已被冲走,我拉着大女儿站在水中,海水淹到了我的耳根,我感到了死亡的绝望……之后,我有反省。当大难来临,金钱,名利,完全没有意义,在那一刻,生命是完全平等的。我们这些留下来的生命,如何活出意义?

想做“公业”

我开始想做慈善的基金,在考察台湾印度泰国美洲的NGO与公益运作后,我有个特别的想法:做一个可持续的基金。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也许注意到,一次大灾难来临的时候,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应对的方式往往是商业经济模式或者说是潮流模式。报纸开动机器报道,人们在短时间情感与爱得到宣泄,简直是感性的大爆发。各个基金全力救灾,但是消息在灾难发生一到二个星期后,人们逐渐冷淡,二个月后人们基本不提。例如我们现在已几乎不提及2008年初的那次雪灾,雪灾中的人们有没有得到真正救助,我们已不知道了。

我设想的模式不同于这些,而称之为“公业”模式。即我设想的基金应是如同水电,码头这样的城市基础设施一样的慈善基础设施,长年长态,一旦启动就能救同一灾难二到三年。这个“公业”不是被流行带动,而是带动流行。

没有鸡也生蛋

在考察了全世界的基金模式后,我觉得都不合适。我谈谈对全球基金的粗浅印象。一类是大基金,他利用大规模基金每年产生的利息发放善款,这些基金在美国较多,往往有百年历史,如同是一只大“鸡”,每年下蛋。第二类是宗教性基金如台湾慈济与国际上的基督教基金,不用太多的宣扬就能维持,人们的信仰就是他的公信。也是能越做越大。

在中国,这些都不可行。我不喜欢抱怨任何制度。也许中国政府也在考虑放开公募基金老百姓能否接受,我愿意换位为政府思考。但是,这是现状:中国公募基金非常少,而且规定,公募的金额每年百分之七十必须放出,只有百分之十允许投资,而且一定要赚钱,否则法人要自掏腰包。只有百分之二十留存增值。那么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相对增长速度。而中国的宗教基金针对面相当窄。

鉴于中国的这种情况下,我能不能做到没有鸡,也能自动生蛋。这是我考虑的问题。

壹元钱启动爱的传染病 Continue reading “【转】壹基金:一元钱启动爱的传染病”

美灾难管理学院主任关于四川抗灾的紧急呼吁【转】

原文:http://blog.yeeyan.com/2008/05/20/icdrm/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灾难、危机、风险管理学院主任约瑟夫·巴贝拉博士关于救灾的几点呼吁:

第一: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救援的决策者决定何时停止对被掩埋者的搜救工作。 巴贝拉博士紧急呼吁,搜救工作至少应坚持到震后14天!他提供了这样一份研究报告:《地震垮塌房屋受困幸存者时间与存活分析 (原文pdf)》(译言正在紧急翻译其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份被国际救援行动广泛作为参考的报告(包括911世贸中心倒塌后的救援)指出:“对英语医学文献和媒体报道进行的完整分析显示:最长的震后获救记录是13-19天;其中可靠的获救记录是14天。”

哀悼逝者、难民安置、重建家园、心理援助固很重要,需要投入资源。但现在关键的关键还是救人。救援人员,请一定要坚持啊!再坚持一周,也许十天。能多挖出一个就是一个生命啊!请大家火速把这个呼吁传递到灾区!

第二 :尸体会造成瘟疫的看法是一种误解--这与译言翻译的世界卫生组织的《灾后防疫》报告中的意见一致。而以此为原因,草率处理受难者遗体在未来会带来其他严重的心理和社会问题。应当尽可能让家属有辨认遇难者的机会。

我个人作为译者而非专业人士,很难对此作出判断和建议。但我呼吁对遇难者遗体进行清理工作的人员,如不能保留遗体,至少应对遗体进行拍照存档、保留遗物。这固然是个残酷的事实,但可以想象,这样的信息对逝者的家属会是多么重要!

第三: 不建议非专业NGO自发进行救援、难民安置等工作。但他仍旧提供了这个难民安置工作手册(英语pdf)作为参考。译言将尽快组织志愿者进行翻译。

第四:作为有二十年灾难应对经验的实践者、医疗人员和该领域的研究者,巴贝拉博士希望能够通过与我国灾难应对部门的直接接触提供更有意义的建议和帮助。 有可能接触到抗灾决策人员的读者,可以转达这一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