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的触摸

文章来源: 联合早报网(2006-06-03)

● 严孟达

大选期间网络上的有声广播《肉脞面》,其影射“戈麦斯事件”对政府的揶揄,让听者无不乐开了怀,因此一传十、十传百,影响力覆盖全国各个角落,制作者Mr. Brown一炮而红。不少人也根据他们对政府的“认识”,以为Mr. Brown恐怕要受到政府的对付。岂知两位有关的制作人李健敏和另一博客健将李士耀几天前成为了公关学院常年大会上的嘉宾,并发表演讲,《肉脞面》也被新闻、通讯及艺术部长李文献称许为“经典之作”,事情的发展该叫不少人看走了眼。

但乐观的事情总也叫有心人看到悲观的一面,有人却因此而担心政府要“利用”这两位博客健将,这是李健敏对记者说的。其实李健敏所没有说出来的是,人们担心的是两人被政府“招安”,成了政府的自己人,从此网络便不再精彩矣。有些人有这样的担忧也是很合理的,但也似乎是太过片面了,网络上的各路人马,不是政府“招安”得了,最重要的是,政府今后如何应对网络世界所发出的声音。

李文献部长在同个场合的演讲中表示,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不断演变,政府要检讨管制网络的方式,以期在下次大选中对新媒体采取“更柔性的手法”,其英文说的是lighter touch。

lighter touch是政府重要表态的关键词,所谓的lighter touch,照字面来说,就是“柔性的触摸”。

其实,在这个政府表态之前,我们也应该看到过去两年来,政府对待言论的态度已经大为开放,如对主流报章上的批评,看得出政府尽量以平常心对待,不管是总理、部长的答复,语气的拿捏都很小心,令读者感受到当局的lighter touch。

再如去年,本地著名导演、搞笑艺人梁智强办了一场个人脱口秀,他针对NKF事件不乏一些点到为止的调侃、揶揄,当时观众的反应是一片叫好,过后也不见政府方面有任何负面的反应。

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时不时听到有人发表“恐惧论”,说新加坡人不敢讨论政治。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对政府显然是不公平,但不少人是基于过去多年来的观察,过去政府动辄拿出大铁锤对付批评者,动辄挑战那些对政治“说三道四”,对政府“指指点点”的人出来参加政党的印象无法磨灭。

政府今后对新媒体的柔性表现是必然的发展趋势,相反的,政府若因新媒体人在大选期间在外围“放冷箭”而采取报复,那么政府过去两三年在营造政治开放气氛方面的努力将功亏一篑。

随着政府开始以开明态度“管理”新媒体,传统媒体除了主流报章上的言论之外,如政治漫画,以及取材自政治课题的表演艺术、电影,是否也有幸感受到政府的“柔性的触摸”?不管政府喜欢与否,这些环节也将是人们评估政治环境的标准。

此外,我们也不能忽视传统媒体跟新媒体的进一步结合,如通过政治漫画抒发政治看法的人可以利用博客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网上广为流传。

网络时代,是有发表欲者的时代,一个人上了网就可以自封记者、评论者、导演、演员、说书人、漫画家,他们可以很自我,也可以自以为是。网络甚至是好事者、打抱不平者的平台。如几天前发生在香港的一起巴士阿叔粗言秽语连续几分钟辱骂一年轻乘客的恶行被车上另一乘客用手机的录象功能拍下,过后放到网上去,使全港人看了震惊,我们也拜网络无国界之赐,有缘大开眼界。像这类骂街闹剧,相信每天都出现在不同的社会,但经过网络世界的无限放大,其震撼力无远弗及。

政府说要管理新媒体,必须先搞清楚,他们要管理的对象是什么。“无为而治”应是政府所要记取的四字真言。但“无为而治”并非无所为,而是“顺其自然有所为而有所不为”,这也可以是“柔性的触摸“的另一注解。

当然新加坡人不只是希望看到政府等到大选才来发挥其“柔性的触摸”而已。

Subscribe
Notify of
0 Comments
Inline Feedbacks
View all comments
0
Would love your thoughts, please comment.x
()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