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iPhone挑刺

在煎蛋那读到不喜欢 iPhone 的十个理由,虽然没有还用过iPhone,可是看到它那种种功能演示,实在太喜欢了,只好根据自己的一些经验评论一番,画饼充饥。

1- 低速的移动网络。EDGE 属于2.5G,最高速率是100Kb/s,比澳大利亚的电信 GPRS 拨号还要慢。拥有 1.8Mb/s 的 iPhone 也是徒劳。
2- 电池寿命短。很遗憾,iPhone 只能提供5小时通话/上网/发送邮件或者是16小时音频播放。所以,虽然 iPhone 有那么多激动人心的功能,但是你随时随地给它充电,在家里,在车里,或在办公室里…
3- 内置式电池。只有早期市面上才会出现那些不能更换电池的手机,既然 iPhone 的电池寿命相当短,当需要一个新的电池时,谁愿意把他们手机送到到APPLE公司去维修?当iPhone电池用完时,难道用户又回到老式的NOKIA?
4- 触摸屏。尽管苹果公司轻视别的公司是小塑料键盘,但是不可否认即使是世界上最好的触摸技术,也可能是手机最脆弱的环节。
5- 数据运算量过大。“黑莓”手机受网络用户推崇的原因是它使用了大量的数据压缩和优化技术,用起来方便流畅。iPhone 复杂的功能反而会给基本的使用带来麻烦。 [比如要接电话时它死机了?]
6- 只有200w 像素的摄像头。虽然手机无法替代数码相机,但是,索爱手机上已经出现320w 像素的摄像头了。
7- 专有配件。这样会强迫用户使用它们华而不实的服务。比如 iPhone 仅限使用 Yahoo 邮箱,但是如果用户喜欢用 Gmail 或者其他的邮箱呢?
8- 没有 iChat 视频聊天。苹果的手机产品竟然没有配备这个软件,岂不是浪费?
9- 手机网络由 apple 指定。这样一来,其他地区/网络的用户要使用 iPhone 就得求助于第三方手段来解除锁定了。
10- 只有 8GB 的存储空间

一个产品无论设计得多么好都不可能让所有用户满意。就我自己使用电话的经验来说,也许第2,3点和第10点会令我考虑不要iPhone。

电池寿命短,而且不能换电池,也就是说旅游的时候不能带两个电池换着用,那么如果要去个偏远点的地方就不能用iPhone了。

另外,iPhone的8GB储存空间看起来比一般电话要多得多了,可是要充分利用iPhone Video的功能,从iTunes下载多些Video的话,这8GB肯定是不够用的。很多人iPod 30GB都嫌少了。而且据说iPhone没有存储卡扩展槽,看来iPhone并不能用作常用的随身媒体播放器。

iPhone的目标客户应该是随时可以在车上,公司里或家里都能给iPhone充上电,偶尔用iPhone看看短片,20岁以上的美国高端用户。

一点新加坡

如果从女孩子穿着上来判断,新加坡是比较西化,比较开放的。你只要到新加坡的商业区如,乌节路,白沙浮,新达城等等地方转一转,国内现在很多地方还是很稀奇的性感穿着在新加坡很容易看到。即使同样拿国内已经流行有日的吊带杉来比较,如果认真地拿把尺子量量的话,新加坡这边的吊带应该更细,布料更少,自然吸引眼球的地方也要多一些了。

可是从另一方面说来,新加坡的华人社会保留了很多华人的传统,包括很多在中国各地已经被各种运动彻底铲除的传统,如中元节,佛诞拜祭,宗亲活动等等,看多了,接触多了,新加坡其实有很多比国内保守的方面。

也许是我生活的圈子不大的原因,我接触到的新加坡人一般说话有欠风趣,虽然他们绝大部分有去过其它国家旅游,知识面跟我接触到的国内的人比较起来要小。另外新加坡本地报纸,电视,电台的沉闷是国内来的人经常抱怨的事情。

新加坡本地只有有两份大报,中文的《联合早报》和英文的《海峡时报》(Straits Times)。这两份报纸连同有其它的一些小报都是新加坡报业集团控股的。不是说这些报纸只写旧闻,只是来来去去,大同小异,没有惊喜。整个报业传媒的调子都是跟着政府走,很少看到激烈的辩论。中国表面上有更严的宣传控制,但中国地域广大,各地的报纸只要不去碰那几跟高压线,评论起地方政府,地方政策比新加坡这边激烈、精彩许多。

新加坡电视剧的包装还显得有点现代气氛,不过是大部分的本地华语电视剧我基本上都是当作搞笑片来看的:剧本情节安排得搞笑,演员表演生硬得搞笑。

新加坡的电台广播是话说得少,音乐放得多,这点很多人喜欢。新加坡每个官方语言都有自己的电台,然而每个电台把语种分得又太过死板。英语电台极少听到华语的歌;华语电台通常只放华语的音乐,连粤语歌都没有(据说是受制于限制方言的法令)。这样跟国内有些电台比较起来,又显得单调了。

在新加坡这个沉闷的环境里,它的新媒体空间不能不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在上面你能找到,同性恋,双性恋,异性恋(这个不大稀奇);能找到反党的(人民行动党,执政党),挺党的,没有意见的(这个也不大稀奇)。

新加坡的线上生活这篇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新加坡有各种非常活跃的网上互动。Zac分析了新加坡最热门的网站,说新加坡人很喜欢写Blog。大家再看看最近在全球之声上的这一篇总结2006年新加坡的新媒体政治,新加坡比中国有开放得多的新媒体言论:中国有各种人在写博,没有部长博客;中国有各种恶搞,没人敢把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上的讲话来做成Rap。

我感觉在新媒体里能更容易看到新加坡人的想法。

有关广州教师静坐的几个链接

原来John在一个礼拜前就在全球之声上写了一篇很详细的报道,China: Teacher strike。我写新闻还是太慢。

不过那篇报道里的很多链接都失效了,连我昨天看到的很多篇网上评论现在都找不到,这次新闻封锁做得够彻底。

这次事件并不严重,范围也不大。而且,最近为了08年的奥运,放宽了外国记者的采访;还有《民主是个好东西》也出版了。为什么要锁得那么紧?有点搞不明白。

在这里放了几篇我看到文字,立此存照。

埃森哲在2001年对电信业发展的预测

埃森哲的网站上没有注明这篇文章的发表时间,本来想发信问问埃森哲,不过有了上次没回信的经验,也就有点懒了。

根据文章里面提到的IT市场冲击,Web Services的出现及ICQ用户达到5000万等信息估摸这这篇文章应该是2001年写的,哪位知道这篇文章具体发表日期的,告诉一下,免得我瞎猜了。

这5,6年对电信业来说是够长的了,以古鉴今,我发现埃森哲这篇报告做的预测还是相当不错的。首先它在2001年这样的市场氛围下还保持对电信业发展的坚定信心,

大部分实体经济将向数字经济转移,这一转变势不可挡。

现在看来,更显得它有先见之明。

另外,文章里面提到的,持续在线的多合一设备,无线局域网和蓝牙设备,即时通信,网络服务(Web Services)及托管主机服务(Managed Hosting)等几项都还挺符合现在发展的情况。

事后诸葛亮最容易做,这也是我翻译这篇文章的原因。

另:这篇翻译同样是没有埃森哲许可的,随时会拿下来。

改变通讯行业的趋势

原文:Trends Shaping the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翻译:EPIN

审稿:Jacky Peng

Continue reading “埃森哲在2001年对电信业发展的预测”